便让人准备了不少府城这边的特产,让江一帆带回去。
对此,江一帆没有拒绝,到底是自家姐姐的心意。
……
很快就到了阿瑶和江一帆要离开的时间。
江大姐尚未出月子,自然不便前来,不过大姐夫薛明却亲自来送,一直亲自把他们送到城门口,这才回去。
“阿瑶,这是我翻阅古籍,腌渍的梅子,你且含上一颗,我再让小六尽可能的驾的平稳一些,看能不能好些?”江一帆看着马车才行驶不久面色便开始有些白的妻子,想到来的时候,妻子的样子,他心里担忧的厉害。
但晕车这种事,还真的是没办法替代,他能做的,也就是让妻子尽可能的叔父一些。
“好。”
就在阿瑶已经踏上回去的道路,并且开启了再次晕车的路程。
顾春燕却有些心烦气躁起来。
当然了,并不是因为阿瑶,事实上在被顾婆子一番开导,她自己又遣人悄悄的打听了一番并没有打听到任何消息,便也渐渐的把阿瑶抛到了脑后去。
她之所以烦恼,是因为陶天赐和陶珍儿这对儿女。
陶天赐是已经定亲,对方是和陶家只隔了一条街的李秀才的女儿,李秀娥,本身是秀才之女,有两个哥哥,读书也都不错,书香门第,知书达理,叫顾春燕对李秀娥这个儿媳妇很是满意。
本来陶天赐和李秀娥已经定亲两年,早该完婚,不过去岁陶天赐信心满满的参加考试,却折在了府试上,这叫心气高的陶天赐心里憋了一口气,想着中了秀才,再成婚。
双方家长想着,陶天赐和李秀娥的年岁不算大,等上一年也无妨,便同意了。
谁成想,今天陶天赐却因为意外,没能参加府试,如今他已经十八,李秀娥也只比他小一岁。
自是不能等,两家便开始商量婚期,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,陶天赐竟然和陶老爷说,他想要退婚。
这当然是不行了。
陶老爷虽然宠爱儿子,但在大事上他可不糊涂,不然他也不能从一个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的小子,挣下良田百亩,铺面三间的家业。
在知道陶天赐是喜欢上一个只见过一次的姑娘,才要退了和李家的婚事,倒是没有像一些父母一般,不分青红皂白的先打一顿再说,陶老爷深知儿子的脾气秉性,他走的是,谆谆教导的路线。
先是分析了和李家结亲的好处,紧接着说退婚的坏处,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会影响陶天赐的名声,再者无缘无故退婚,李家那边也不会罢休的,若是再传出陶天赐是为了一个女子要退婚,更是要结死仇。
做为读书人陶天赐自然想要在科举上有所建树,一听陶老爷这话,当即就退缩犹豫起来。
陶老爷乘胜追击,许诺陶天赐若是实在喜欢,来日纳为贵妾,多多宠爱也就是了,没必要为了一个女人,而毁了自己大好的前途。
听完这番话,陶天赐自然被说服了,再也没有提起要退婚的事。想着等他找到了那个姑娘,一定会好好补偿她的,但可惜,他这只是自己痴人说梦,一厢情愿,这辈子,他终其一生,都再没能找到阿瑶。
而陶老爷和顾春燕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,怕夜长梦多,快速的定下了婚期。
才解决了儿子的事。
陶珍儿又闹出了事,还不是什么小事,她竟然因一时气愤,用摔碎的茶杯瓷片,划伤了庶妹陶琳儿的脸,而且伤口深不说,还是在眼下,若是再往上一两分,便要伤到眼睛了。
血流了一地。
大夫也说了,不留疤是不可能的。
陶琳儿知道这个消息,当即就昏死过去,她今年十四,正是议亲的时候,如今伤了脸,哪还能找到什么好人家?
醒来后也钻了牛角尖,一时想佐,竟是上吊自尽,所幸被丫鬟及时救下。
虽说顾春燕在第一时间就叮嘱了家里的所有人,陶琳儿那里,也承诺等她出嫁会给她备双倍的嫁妆,但事情还是传了出去,这一下,陶珍儿的名声是彻底毁了,对自家妹妹下如此的狠手,毁了别人的脸,可见其心性何等的狠毒。
谁家也不想娶这么一个恶毒的媳妇回去。
本来陶珍儿还在议亲,提亲的人还不少,因她是嫡幼女,陶珍儿在家也受宠,哥哥还考上了童生,她本来挑剔的不行,这事一出,先前提亲的那些人顿时都没了音讯。
刚开始陶珍儿还傲气,但一日日过去。
她都已经十七了,都还没定下人家,这才着急起来,事情已经过去两年,倒也平息下来,恰逢陶天赐也考上秀才,顾春燕和陶老爷好不容易才给她寻了个不错的人家,陶珍儿也很满意。
但就在这时,
她伤人的事情,又被提起,陶珍儿刚定下的未婚夫,便飞了。
到最后陶珍儿也只能远嫁。
……
不过以上种种这些,都和阿瑶没什么关系。
她从平阳府城回到青山县后,此后终其一生,便再也没有出过青山县,实在是晕车的感觉太难受了。
不过她这一辈子过得却十分自在,生活平稳,岁月静好!
作者有话要说:
恩,这样就很好,这一世,我放过自己,也放过你们,彼此做个陌生人,就很好。
老规矩,本章留言,随机掉落红包最少三十个,亲们么么哒!看文愉快!
恩,
下个故事,拖油瓶女配
第287章拖油瓶
阿瑶这才有了意识,就觉得浑身上下是火辣辣的疼,还有些微微有些发烫,她立刻就意识到,自己如今的身体状况,怕是有些不乐观。
忽而,
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了过来,让阿瑶忍不住瑟缩了一下身体,几乎是下意识的双手抱紧自己,似乎这样就可以让自己更暖和一些。
不过在做完这个动作后,阿瑶就有些后悔了。
睁开了双眼,黑乎乎的,好一会儿,眼睛才适应了如今的黑暗,这才半坐起身来,又是一阵冷风吹过来,让阿瑶一哆嗦。
不过同时也让她才融合记忆而有些絮乱的脑子,瞬间清醒了几分,抬眸,借着微弱的月光她看清楚了,自己目前所出的环境。
一个字,差。
而且还是差的要命的差。
她现在应该是在自己的房间里,毕竟外头的天色还黑着,身上的被子是薄的,湿沉沉的,即便是裹着衣服在睡觉,却还是一点暖气都没有,不大的房间里被一捆捆的柴火占据了大半的地方,在角落隔出一个狭小的空间,用木板搭了一个床铺,就是阿瑶如今所在的地方。
这里与其说是房间,倒不如说是柴房,事实上也没错,这里就是柴房,同时也是她的房间。
阿瑶忍不住叹了一口气,话说在前不久她还过着小资有人伺候的生活,如今就成了一个小可怜。
这反差……可真是有些大。
原身其实有一个相当不错的出身,她是秀才的女儿,也正是因此,她有了一个不同于乡下其他姑娘的名字,瑶娘,但可惜的是,她父亲身体不怎么好,在她五岁那年,参加乡试回来后,便病倒了,而且十分严重,都没能到乡试的成绩公布,便没了。
彼时母亲叶氏还怀着孕,知道这个消息,悲伤过度之下,早产了。
生下一个体弱的儿子。
时下才结束战乱不过三十余年的时间,因人口凋零,朝堂鼓励寡妇再嫁,并且多多生子。
叶氏和路父的感情不错,如今有儿有女,她倒是想要为路父守着,但路瑶娘外祖家,在路父一过了百日的热孝却都纷纷过来劝说叶氏再嫁。
怎么说呢?
叶家疼女儿是一方面,毕竟才二十出头就守寡,没个知冷知热的人,也是可怜的很。但更多的还是出于利益上的考虑,叶氏如今才二十出头的年纪,生的也不差,人也很是勤快能干,凭借她的条件,想要再嫁一点都不难,甚至还能寻个不错的人家,到时候不止可以更好的帮衬娘家,还能额外再收一份聘礼银子。
寡妇再嫁,即便不如黄花大闺女,但聘礼银子也能有二两呢,再碰上一个家境不错且大方的,能有五、六两。
在乡下一家七、八口人,一年下来的花销,也才不过一两银子。
叶氏的性子软,压根就经受不住娘家的劝说,答应改嫁。
儿媳妇要改嫁,路祖父和路祖母早有心理准备,毕竟寡妇再嫁,官府也都是支持的,所以他们对叶氏的改嫁不意外,只是却没想到叶氏不止要改嫁,还想要把瑶娘带走。
这就让路祖父和路祖母不满了。
瑶娘虽然只是个孙女儿,不能传宗接代,早晚要嫁出去,但也是儿子的骨血,怎么能叫其他人爹?因此路祖父和路祖母是坚决不同意叶氏把路瑶娘带走。
其实叶家也不同意叶氏带走路瑶娘,毕竟带个拖油瓶,再嫁可不好找人家了,但叶氏却不知为何铁了心,非要带女儿一起改嫁,这次即便是娘家劝说也没用。
两家因此一度闹得很是不愉快。
叶氏的嫡亲嫂子,叶大嫂是个精明泼辣的,见劝说叶氏没用,便改变了策略方针,从路祖父和路祖母下手,而且不是恳求,是分析道理。
字字句句都是为路祖父和路祖母打算,说他们也已经是四十好几的人,他们的身体如今即便看着还好,但要照顾两个孩子也实在有些吃力,更不用说路父生病时,家里还借了不少的钱,可没剩下多少积蓄了。倒不如让叶氏把女儿带走,横竖是个丫头,早晚也是要嫁人,让叶氏带走,他们也能省下一份口粮。
不得不说,叶大嫂这番话说的很是有几分水平,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,也是事实。
路祖父和路祖母虽然培养出一个秀才儿子,但他们本身也就是一般的小老百姓,叶大嫂这番话,真的是直指人心,因此他们沉默了。
一夜过后,他们便答应叶氏带走路瑶娘的要求。
路瑶娘和叶氏一起回到了叶家。
叶家便开始张罗起叶氏再嫁的事情,叶家有自己的私心,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,并没有把叶氏随随便便的就打发出门,也打听了一番。
最终为叶氏相中了一个叫杜大河的鳏夫,他的情况和叶氏差不多,妻子在半年前难产过世,留下一个尚在襁褓里的孩子,还有一个女儿,年岁和路瑶娘差不多。杜家的家境殷实,有良田十余亩,杜大河的性情也敦厚老实,勤劳肯干,还会些木工活,继女继子的年岁都小,尤其是继子还在襁褓里,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。
叶氏嫁过去,只要好生的经营,笼络好便宜继子继女,她以后的日子过得绝对不会差。
可以说很为叶氏考虑了。
叶氏对这门婚事也十分满意,杜大河叶氏一眼就相中了容貌清秀的叶氏,不介意叶氏带个拖油瓶,因此叶氏再归家的一个月后,便再次出嫁了。
婚后。
为了能更好的融合到杜家,得到公婆和丈夫的认可,叶氏很是勤快,几乎包揽了杜家大大小小所有的家务事,更还跟着一起下地,对待继子继女更是挖心掏肺的好,尤其是杜大河的儿子,杜小柱,尚在襁褓,离不得人,叶氏更是精心的照顾,从不假手于人。
不过即便是如此,杜家人对叶氏也是不满的。
其实杜大河对叶氏还是很满意的,毕竟叶氏生的不差,对继子继女也耐心,对杜大河更是温柔体贴,杜父是公公,相处的不多,杜婆子总觉得自家条件好,儿子即便丧妻,也能再娶个黄花大闺女回来,却没想到儿子放着黄花大闺女不娶,偏要娶个带拖油瓶的寡妇,这叫杜婆子很是不满。
但儿子当时铁了心要娶,她拗不过,只能同意。
娶回来后,又见儿子稀罕的样子,就让杜婆子心里不舒服,便想要拿捏叶氏的错处,不过叶氏一心想要讨婆家的欢心,早日融合进来,不论杜婆子刁难也好责骂也罢,她都不反抗,而叶氏的柔顺并没有感动杜婆子,反倒是让她更加的反感,变本加厉起来。
或许是恶有恶报的缘故,有两次她正在责骂叶氏的时候,让儿子杜大河看个正着,这才新婚没多久,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,杜大河便出声维护了叶氏几句,直把杜婆子气的不行。
越发反感叶氏了。
后来,
【你现在阅读的是 向往小说网 www.xw0.net】